網購的生鮮,快遞送到時已經融化了,而且還有異味,商家說好的“全程冷鏈”究竟哪個環節出了問題?關于冷鏈配送的內幕必須要了解清楚,別等到吃變質食物的時候才反應過來!
一、全程冷鏈并非真的全程
幾乎所有的生鮮電商都會打出“全程冷鏈”的口號,但沒有一家能真正能實現,因為采用專業冷藏物流車配送入戶成本相當高,每單物流費至少50元。
國內各大電商采用的是“二段式”半程冷鏈,即城市之間用冷鏈車運輸,落地配(或同城配送)僅采取保溫箱配送上門。半程冷鏈如果嚴格執行,也能達到很好的冷藏效果,不過在實際操作中,很多承運司機為省油費,只在運輸的裝卸貨兩頭開啟冷機制冷,運輸途中會關掉冷機。據冷鏈行業內參統計,80%以上的司機都曾這么做過。
二、冷鏈包裝簡陋
嚴格來說,落地配的冷鏈箱內部包含蓄冷劑、防撞氣墊和冰盒,這種特質的冷鏈箱價格一般在300元左右,所以冷鏈箱一般由第三方冷鏈物流公司提供,比如順豐冷鏈,配送員一般會將箱子回收,并不會留給買家。
在實際配送中,很多商家無法消化順豐的冷鏈成本,只能自己用干冰+泡沫箱的保溫方式包裝(泡沫箱售價2-4元,干冰批發價8元/公斤,最多能保持50小時)。
這種自備冷鏈的配送方式,并沒有走第三方冷鏈物流,而是直接走普通物流渠道,而且因為干冰的存在不能走空運(順豐有自己的飛機),只能靠物流車運送,所以速度并不會很快。
也就是說,如果送貨員送完貨后連箱子一起丟給你,這就意味著你的生鮮是用泡沫箱包裝的,中途也沒有冷鏈車保障,生鮮的具體品質如何完全取決于干冰的揮發程度。
三、冷鏈退貨難
由于泡沫箱包裝最長只能維持50個小時,商家在發貨的時候會限定區域,超出區域并不會接受訂單的。即便如此,要在兩天內將冷鏈送達,還是有些挑戰的,稍微出一點差錯,比如分揀到錯誤的城市,貨就泡湯了。
最重要的是,一旦發生退貨行為,意味著生鮮也將變質,商家將血本無歸。這種情況下,商家自然不會主動背鍋,如果是因為物流公司送貨延遲,導致貨物融化、漏袋等問題,商家通常以售前“消費提醒”為由拒絕理賠。
商家通常會聲明,因消費者和物流公司延誤收獲,導致貨品變質“概不負責”,而物流方則聲明只負責運送,具體包裝和保溫措施問題由商家自行負責。既然雙方都不負責,那么誰來背鍋?更何況買家退貨需要與送貨員和商家進行溝通,如果中間存在爭議或者誤會,那么最終只能“吃啞巴虧”了。
四、必須第一時間簽收
如果冷鏈送貨員到了你家門口,而你卻不在家怎么辦?這個問題難倒了一大片冷鏈物流公司,快遞員既不能將貨物帶回(沒有冷凍倉),也不能擅自決定退貨,只能將貨物寄存在小區快遞箱中。
如果買家收貨延遲,那么貨物可能已經變質,或者發現貨物送達的時候已經變質,但自己存在收貨不及時行為。責任主體之間不確定因素太多,就容易產生矛盾,所以冷鏈的差評率要比一般電商高。
五、冷鏈車設計不合理
冷鏈車聽起來挺高大上的,其實可以簡單理解為冰箱+車廂,通過冷機制冷保持車廂內低溫環境??瓷先]什么問題,但是各類蔬果、肉類、海鮮、冷飲等不同品類貨物,對儲藏溫度的要求也不一樣,而冷鏈車只能取一個溫度值,溫度過低可能會凍壞蔬果。
包括順豐冷鏈也需要面對這個問題,貨物雖然裝在不同的冷鏈箱內,而且擁有兩層的泡沫板,但還是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。如果運輸路途較長,那么車廂內的溫度會趨近與一個穩定值,所有的貨物都是在這個溫度下保鮮/冷藏/冷凍的。
這樣看來生鮮的品質會因為保存方法不當而降一個等級,所以說,商家在宣傳的時候把生鮮描繪得多么美味可口,真正到了自己手上后,可能要令人失望了,相信不少朋友多遇到過這種情況。
六、“斷鏈”加速細菌繁殖
前面說到過,每一種生鮮品的保存溫度都不同,熱帶水果儲存溫度高些,車厘子則必須保存在0℃~4℃,當前的難點在于冰鮮產品,比如鮮肉,其保存溫度在﹣2℃到2℃,大多數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都能被抑制,肉毒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分泌毒素的速度也降低。
冰袋能提供的溫度最低達到-18 ~-22℃,但冰袋并不是恒溫的,而是一個不斷升溫的過程,非常不穩定,一旦發生斷鏈行為,比如司機關閉冷機或者宅配時間過長,細菌將加速繁殖,超過5℃鮮肉徹底變質。
最可怕的是融化之后再次冷凍,不僅會導致食物變形(凍成一坨冰),口感變差,還隱藏了生鮮已經變質含有病菌的事實,如果買家不慎食用,輕則拉肚子,重則病毒感染而生病。